撰稿:赵诗雨 摄影:崔书馨
4月25日下午,星空无痕mv免费观看“博颂?学术沙龙”第十叁期在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实务交流”主题。出席本期学术沙龙的座谈嘉宾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法研究中心主任周林,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副院长陈锦川,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原审判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原负责人、上海市第叁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原副主任吴登楼,开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艳平,兰考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房启蒙,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杨洁,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赵云云,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刘洁,星空无痕mv免费观看副院长、副教授王利,星空无痕mv免费观看副教授郑书前。本期学术沙龙由星空无痕mv免费观看执行院长、教授岳红强主持,法学院众多师生积极参与讲座。

周林深入阐述了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角色与目标,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检察院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人工智能案件中如何确定作品的独创性、如何界定权利主体等问题,都亟待进一步探讨。
陈锦川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指出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正在显著增长,知识产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其复杂性也随之增加。陈锦川还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物可版权性认定不一的问题,提出应将 “参数选择的独创性”作为关键的判断标准,并强调法律和司法实践需改革创新以适应技术进步。
吴登楼详细介绍了上海的知识产权“叁合一”审判模式,即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全部集中到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并探讨其可能面临的“跨庭越权”问题。他认为,当前法律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构成作品需通过立法明确标准,同时加强司法与行政机关的协同应对。
郑书前从理论视角提出,人工智能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法律应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法律与技术的良性互动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郑书前认为,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防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传统着作权体系的冲击。
刘艳平详细介绍了开封市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开封市检察院采用集中管辖模式,由龙亭区检察院统一办理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在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办理中,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实现司法与行政机关的高效协作,并以“开封汴绣”的典型案例展示了跨部门协作的实效。
杨洁分享了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用非集中管辖模式的探索经验,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案件处理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与市场监督部门等其他机关协作,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效率提到提升,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灵活有力的司法保障。
赵云云重点介绍了龙亭区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创新实践。龙亭区检察院采用集中办理模式,显着提升了案件处理的专业性与效率,并通过自主研发“云上知检”小程序等手段,实现知识产权案件的便捷举报与高效处理。
房启蒙分享了兰考县当地一家玩具生产公司知识产权侵权的典型案例,表明当前司法实践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房启蒙主张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
刘洁介绍到,顺河回族区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非集中管辖模式,利用“两法衔接”平台提前介入案件。刘洁还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将智能技术与非遗老字号相结合,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王利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着作权问题亟待解决。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需定义和判断“充分的创作证据”,合理判定侵权赔偿,以平衡创新激励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互动环节,与会同学分别就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问题的量化和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数据训练作品的合理使用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专家学者们针对问题予以详细解答。
岳红强对本期学术沙龙进行总结,本期学术沙龙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分享了丰富的观点和见解,还碰撞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火花。随着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在人工智能新时代,需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确保技术合理使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岳红强还指出,学术研究应当紧密结合实务需求,关注实际问题,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法律实践也应当为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最后,本期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